转型时期乡村共同体的衰落与重建
2017-01-11 11:55  陆 林   冯建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浏览:1045  评论:0

转型时期乡村共同体的衰落与重建

陆 林   冯建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摘   要:共同体是一种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价值取向的一种社会结构。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持续作用瓦解了旧的乡村共同体,但也为新型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提供了机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契合了传统农村在转型期的社会、文化环境,顺应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趋势,能很好地结合内外力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重建乡村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共同体;沟通与交流;集体意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一、问题提出

滕尼斯认为,共同体代表着“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1] ,其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礼俗社会,它与所谓的法理社会相对应。“共同体主要是以血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自然生长起来的,其基本形式包括:1. 亲属(血缘共同体);2. 邻里(地缘共同体); 3. 友谊(精神共同体)。”[2]“人类个体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在共同体中发展人性和个性……共同体的成功依赖于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努力寻找共同的善。”[3] 在以“机械团结”为特征的共同体中,分化造成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张力,形成了以契约机制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 社 会,集 体 意 识 对 个 人 控 制 减 弱。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认同和忠诚逐渐丧失,共同体陷入了解体之中,人们的归属感也逐渐丧失。“共同体一旦‘解体’,她就不能像凤凰涅槃一样再次被整合为一体。”[4] 12 “再多的汗水,也永远不会重新打开那扇通往共同体的天真、原始的同一与安宁的大门。”[5] 16 社会变迁理论指出:“现代化、产业化的社会结构意味着……地域社会中的村落共同解体。”[5]

“弗洛伊德指出,‘文明’就是交易:为了一种必要的、心爱的价值,牺牲另一种同样珍视的价值。”[6]伴随现代文明的推进,当前中国广大乡村正经历着传统社会细胞的裂变和新生,乡土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图式随之嬗变,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和疏离,传统村落共同体和家族共同体的作用逐渐弱化,农民在社会活动中越来越追求个体功利性,其精神皈依陷入迷茫和矛盾状态。“现代市场经济所期待的制度设置、精神要素,在各种细节上都与村庄的运行传统、结构、制度处在不同轨道上,如果两轨相并或交叉,不可能不对村庄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否决性的冲击。”[7]4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村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农民的一致行动能力,村庄社会关联)也迅速减少,农民的原子化状况迅速显现,农民合作能力迅速降低”[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虽极大地增强了村民自主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村民之间的孤立,使合作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农作物的生产、加工、销售以户为单位,农民居住分散、市场信息闭塞,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单个农民的农作物总会被一些有实力的、信息灵通的公司压级、压价,因而在交易过程中单个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当前,乡村社会在生产、生活和道德各个方面失序状况十分严重,农民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在当代社会转型时期,共同体能否存在和延续?陷入解体的乡村共同体可否重建,何以重建?在个人利益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如何引导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用一种新的机制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增强其凝聚力和归属感,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查看原文,请复制下列链接: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2&dbcode=CJFD&dbname=CJFD2011&filename=SCSM201110018&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dnQllCeHNWb1JXcGdBVHhpbGh6czJvb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jcyODdmWnVkdkZDdmdVcnpMTmk3WVk3RzRIOUROcjQ5RWJ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I=

 


全部评论(0)
打印繁体】【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