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
2017-02-20 08:54  荣跃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浏览:1108  评论:0
[ 摘 要 ] 公共文化这一概念建构始于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民主化进程,伴随资本主义近代民主化进程而形成的公共领域,在分化为政治公共领域和文化公共领域后,经由体制化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公共文化。但是,基于公共文化具有全民参与共享和非营利的性质,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公共文化,因而公共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非生产性文化生产形态。 在历史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公共文化有着形态和内容的差异。公共文化具有共享性、仪式性、差异性和建构性等特征。

[ 关键词 ] 公共文化; 生产形态; 体制化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将计划经济时期的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体制,改造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 毫无疑问,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后文化生产力与人民群众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可以纳入经营性文化产业范围的文化事业部分,从原有的文化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造,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产业化运作;对原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供给和服务水平。 然而,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文化发展的复杂性,社会各界对于经营性文化、公益性文化和公共文化等概念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同理解。 这种状况客观上影响和干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当前,弄清楚上述概念的确切内涵,特别是把握这些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不打算对上述概念进行全面讨论,只就公共文化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演变作一简要的梳理。 在笔者看来,文化的不同形态具有对应的关系,对经营性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准确把握了公益性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深刻。

/ewebeditor/kindeditor/attached/file/20170220/20170220085425_57106.zip



全部评论(0)
打印繁体】【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