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诺奖得主的贡献与方法上的伦理争议
分享者:李宗义副教授
时间:2021年12月1日 14:00-15:30
地点:社科楼B-502会议室
分享书籍: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2019年10月1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由MIT经济学师生档(同时也是夫妻档)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杜弗洛(Esther Duflo)教授及哈佛大学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教授三人共享,表彰三位经济学家在扶贫研究上的贡献。
本次教师读书交流会分享班纳吉与杜弗洛的代表与通俗著作《贫穷的本质》,讲述这本书写作的背景与内容,让我们知道经济学纵使有许多高深难懂的模型,但数据背后一则则精彩的人生故事却也跟社会学、人类学一样精彩迷人。更重要的是,他们透过简单故事,让我们知道扶贫为什么会失准又该怎么做才会精准?因此,做出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学问,对于我们而言似乎并非无法企及的事情。此外,两人在落后地区探索扶贫效果长达十几年的随机控制实验(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RCTs)也引发世人的关注,但背后的伦理问题却也给他们带来负面评价,这恰恰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最佳写照,我们也将探讨这项研究的伦理争议。
分享者简介:李宗义现系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主要研究兴趣为灾难、气候变迁与应对、社会韧性与脆弱性、另类发展与益贫研究,近期关注灾后复原的社区韧性、韧性城市以及文化旅游的扶贫成效。近年,李宗义翻译了20多本国外社会科学名著,如众所周知的政治学作品《我们的孩子》(帕特南)、经济学著作《判离、抗议与忠诚》(赫绪曼)、社会民族志《全员在逃》(高夫曼)、《家乡里的异乡人》(霍希尔德)以及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纪登斯的社会学基础概念》。其中,2016年翻译出版的《穷人经济学》,获得台北书展的编辑大奖(翻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