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下午14:00-17:00,利群读书会第224次会议在社科楼B-406举行。吴理财老师、李山老师、李韬老师、博士后朱镕君、夏涛博士、刘姗博士、研究生宁佳、王思怡、李异凡、吴雨寒、蒋雅迪、陈小琴、王若希、张盟、庄宇婧、宋小雨、江联洋、伦一林、顾子萌、李丙赟静、刘艳丽、本科生胡电文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次读书会第一阶段由硕士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汇报,他们分享了近一个月以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进行阅读的成果。宁佳同学围绕基层治理阅读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新技术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县乡中国》、《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等著作,并从技术维度、结构维度、制度维度三个维度分析了乡村治理韧性。王思怡同学围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阅读了《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东西文化之哲学》、《江村经济》等著作,分享了她对于乡村文化、乡村建设的思考。李异凡同学阅读了《祖荫下》、《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私人生活的变革》和《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等著作,并着重分享了她在阅读《祖荫下》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父子一体、祖先责任、文化性差异、权威、人格等话题的思考。吴雨寒同学围绕农民、农村等话题阅读了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弱者的武器》以及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重建乡土》和书凯西·卡麦兹的《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并总结了农民行动的四个影响因素:生存伦理、社会公正感、亲缘关系与社区网络、经济利益的驱动。蒋雅迪同学围绕情感社会学阅读了《情感社会学》、《情感、叙事与修辞》、《离异与回归:情感研究的人文反思与当代定向》、《不被看见的情感劳动》等著作,并形成了关于情感劳动的专题笔记,在她的汇报中区分了情感劳动和情绪劳动,并分享了情感劳动研究的多维视角及相关的情感劳动研究议题。陈小琴同学围绕消费社会学专题阅读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瑞泽尔《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消费圣殿的传承与变迁》等著作,并围绕消费、符号、结构与现代性间的关联提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影响消费,符号不断被生产,人们不单单消费物质,而是在消费符号。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汇报结束后,在场老师、博士进行点评,夏涛博士回应了他对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解。刘珊博士分享了她对于农民的抗争的思考,提出在中国农民处于弱政治状态,进行柔性反抗,表现为漠视公共事务,集体不作为。朱镕君博士后建议硕士生在读书的下一个方向要有针对某种现象的新视角的思考,更加深入的讨论。李韬建议硕士生阅读时要结合毕业论文,突出问题意识;分享大纲,提出创新点。李山老师围绕数字治理进行点评,认为技术是服务于人,技术治理有时提供方便,有时会异化,不能神化技术治理,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去思考自治、共同体等话题。吴理财教授针对硕士二年级的汇报进行了针对性点评,并引导硕士生将自身的汇报与毕业论文选题进一步结合,回答了硕士生在阅读研究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可能性等问题。
读书会的第二阶段由硕士一年级学生和本科生进行汇报,他们分享了暑假期间及入学后的读书收获、读书感受及下一步的读书计划。
王若希同学围绕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关系阅读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国政治思想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费孝通《乡土中国》等著作,并围绕中国文化与社会、个人的关系、儒家思想对于心理结构的影响、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张盟同学分享了其暑期阅读的《君主论》、《社会契约论》、《乡土中国》和《利维坦》,近期阅读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论法的精神》和《论美国的民主》,着重分享了《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乡镇自治精神”。庄宇婧同学主要阅读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霍布斯《利维坦》、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等著作,围绕书中自然法的定义,比较了霍布斯与孟德斯鸠自然法理论的不同,就孟德斯鸠关于法的精神的论述进行分享,着重分析了政体的性质与法的关系,并对自然地理决定论提出了反思。宋小雨同学阅读了洛克《政府论》和卢梭《社会契约论》、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着重分享《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从自由看待革命,分析英国道路和法国道路之别。江联洋同学分享了《论法的精神》、《旧制度与大革命》和《理想国》等著作,分析社团和中介组织对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伦一林同学阅读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吉登斯的《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等著作,并针对《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文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对推动法国大革命的作用这一观点进行了详细分析。顾子萌同学主要阅读了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罗尔斯的《正义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并围绕《旧制度与大革命》讨论了法国大革命中的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国大革命最终平等盖过自由的原因。李丙赟静同学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涂尔干的《职业伦理与公共道德》、贺雪峰的《在野之学》和孙中锋的《安徽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研究》,并重点分享了她对于安徽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刘艳丽同学分享了她在暑假期间阅读的卢梭《社会契约论》、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上野千鹤子《厌女》、安妮特.拉鲁《学会倾听》、柏拉图《理想国》,并围绕温铁军的《去依附》一书,分享了她对于“去依附”的看法。胡电文同学围绕《理想国》一书进行了分享,阐述了他对于正义、国家管理、利益、理念、灵魂学说等话题的思考。硕士一年级学生分享后在场的老师、博士进行点评,夏涛博士认为要结合现实读经典,结合兴趣读经典,结合研究读经典。刘姗博士认为硕士期间的阅读应该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精细化阅读的阶段。朱镕君博士后提醒新生人文社科的积累要坚持读书。李韬老师认为阅读要从经典开始,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再读现代学者写作的书籍。李山老师认为在读经典、基础的书时要搞清基本概念,读有营养的书,拓宽阅读的深度与宽度,逐渐尝试与作者对话。吴理财教授认为读书意识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注重量的积累,按照时间顺序读经典,坚持读书,理清学科发展脉络,学术知识发展脉络,注重长期的学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