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理财、方坤: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
2016-10-31 09:16  吴理财、方坤  湖北日报 浏览:1669  评论:0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

◆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打破各种非均衡性,切实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首要任务。

◆ 以协调理念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 坚持以开放理念为指导,通过政府购买、市场运行、社会组织培育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是湖北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迫切需要运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坚持以民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的贯彻,实现湖北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调整,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权益。

以共享理念引领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发展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打破各种非均衡性,切实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首要任务。为此,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必须坚持以共享理念为引领。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不断完善湖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保障其基本公共服务权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在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确保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的全覆盖,让人民群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各方面公共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改善民生、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一项基础工程。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努力实现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全覆盖,保证全省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尤其是要向省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适当倾斜,加强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建设过程中要向老妇幼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适当倾斜,充分照顾到这些群体的特殊公共需求。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强调落后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满足,就是要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公共服务在全省范围内的全民、全域覆盖。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能。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最终要体现在服务效能上,服务效能不仅关系到民众能否真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关系到民众对公共服务体系的评价。确保公共服务体系供给水平和供给能力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途径。

以协调理念促进湖北公共服务资源整合

当前湖北公共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突出。因此,以协调理念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顶层设计,加快湖北公共服务体系条块资源的整合。条块分割是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碎片化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省级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的方式,理顺全省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条块关系是其中的关键。一方面,要理顺公共服务中的条条关系,实现纵向不同层级政府、部门间公共服务资源的体系化。另一方面,要理顺同级政府或部门间的块块关系,实现横向同一层级政府、部门间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以政社协调为目的,提高对公共服务社会闲置资源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社会参与度,而且有助于减轻各级政府公共投入压力。当前湖北省存在大量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以及社区等社会公共资源闲置的现象。通过行政力量的有效整合,将闲置的公共服务社会资源利用起来,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率,应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

以地域协调为归旨,努力推动省内跨区域资源的融合。一方面,要推动省内跨行政区划的合作与公共服务资源的融合共享,防止出现省内公共服务地域差异扩大化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行政交界地带和覆盖薄弱地区,亟待建立跨区域的公共服务资源融合共享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公共服务资源的城乡融合机制建设,避免在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出现新的城乡差异扩大化趋势。

以开放理念助推湖北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参与

当前,湖北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存在“结构性差异”,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服务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验,但在文化、就业、环保等其他相关领域则相对滞后。因此,坚持以开放理念为指导,通过政府购买、市场运行、社会组织培育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是湖北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以开放心态,明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措施。对于社会参与主体的资质取得、政府购买目录、购买标准、购买流程、购买程序和方式、监督评价等需要进一步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指南。

运用开放思维,鼓励社会参与主体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在当前社会化参与程度较高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都是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的公共服务领域。将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单一主体供给的压力,而且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以创新理念构建湖北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

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而且有助于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结合当前湖北省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实践来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需要在供给主体、服务流程和服务工具三方面着手。

创新公共服务主体,积极构建湖北公共服务的“多中心”供给格局。通过引入市场、社会等多元力量,逐步形成“多中心”主体供给格局。既要注重通过诸如图书馆“总分馆”等模式优化整合政府内部力量,也要注重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强化政府与市场合作机制,更要注重通过公共服务社区力量的培育形成社会自主供给机制。

创新公共服务流程,通过内部管理创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针对不同公共服务领域和不同供给主体,采取不同的方式优化其服务流程。如在政府行政服务方面采取“一站式”服务的集中供给方式简化服务流程,在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方面采取社会服务机构指定专人定期定点上门服务方式等,都是通过内部流程优化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有效方式。

创新公共服务工具,积极创新公共服务的技术和手段。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手段。

以绿色理念打造湖北公共服务信息化新机制

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着眼于服务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对湖北省而言,以绿色理念引导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机制建设,节约服务资源和降低信息沟通成本。

通过信息化机制建设,摸清湖北省公共服务资源“家底”。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全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州)、县(区)、乡镇(街道)四级联动机制,可以对全省各个领域的公共服务进行集中摸查,实行实时、动态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及时性和精准性,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公共服务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双重“绿色”目标。

通过信息化机制建设,创新公共服务供需对接机制。信息化机制的引入,对于在湖北这样一个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结构十分复杂的省份开展公共服务建设,是尤为必要的。

(执笔:吴理财、方坤)


全部评论(0)
打印繁体】【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