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笔记
    • 陈小琴 2023-10-28 11:09 11:09 其他手机
    1226
    0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涂尔干在其生命后期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它体现了涂尔干思想中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成就,尤其是他对于集体意识、集体表象等的理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言和三卷。第一卷:先导问题;第二卷:基本信仰;第三卷:主要仪式态度。

    【导言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在导言中,涂尔干明晰了全书的第一个研究主题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作出解释。同时他也回答了为什么要寻找最原始、最简单的宗教:①研究的可达性,原始宗教处于一种完成时状态,相较于新近出现的正在形成过程的宗教来说在研究方法上更具有操作性;②研究的重要性,最原始、最简单的宗教是任何宗教研究都不能避免的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最原始、最简单的宗教呢?涂尔干同样给了我们两条衡量标准,首先是应该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其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因素便有可能对它作出解释。从宗教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引出了全书的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知识社会学。涂尔干认为知识依赖并反映了它的社会基础,知识中的概念、分类甚至科学理论都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的,他们来源于人类的集体生活,反映社会结构。

    【第一卷 先导问题】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涂尔干认为要想研究原始宗教首先应该对宗教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涂尔干在批判把宗教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力、神秘观念、神性和精神存在等概念的基础上对宗教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宗教是一种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作教会的道德统一体之内"。同时,涂尔干通过教会这种组织形式将宗教和巫术进行了区分。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在有关原始宗教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泛灵论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仅仅是泛灵论的附属和派生形式;有人则认为自然崇拜是宗教演进的起点,对精灵的膜拜只是自然膜拜的特殊情况。涂尔干则认为,图腾信仰才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

    泛灵论的代表性人物有泰勒和斯宾塞,他们在泛灵论起源问题上存在分歧(唯一分歧)。泰勒认为泛灵论的发展是由于原始人不能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斯宾塞则认为泛灵论的发展史由于原始人不能区分隐喻与实在。尽管他们存在这种分歧,泛灵论均认为祖先崇拜是宗教形成过程的最初形式,最早的圣物是祖先的灵魂,最早的膜拜是祖先膜拜。因此,社会形式越低,祖先膜拜越发达,但是涂尔干却发现社会越高级如中国,祖先膜拜越流行,因此,他认为泛灵论不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

    自然崇拜的代表性人物是缪勒,他认为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各种不同的视角似乎可以满足在人们内心中直接引发宗教观念所必需的所有条件。他先将自然力应用到了吠陀教"火"的分析之中并指出了语言、词根的发展应用对于自然崇拜形成的重要作用。但涂尔干认为,一方面,原始人意识不到宇宙力量;另一方面,如果各种自然对象确实是因为他们体现了各种气势非凡的形式或力量变得神圣,那么首先被赋予尊贵地位的应该是巨大的宇宙力量而非平常卑贱的动植物。因此,涂尔干也反对将自然崇拜作为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

    所以,在泛灵论和自然崇拜膜拜之外,还存在一种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即图腾崇拜。前两种膜拜只不过了它的派生形式和特殊方面。涂尔干认为澳洲和美洲是最适合研究图腾制度的地方,他们一个是图腾制度的原始状态,一个是发达状态。

    【第二卷:基本信仰】

    涂尔干认为如果不了解作为宗教基础的概念(宗教定义中涉及的概念)就不能理解与宗教有关的任何事物,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掌握这些概念及其起源。

    氏族,它是图腾信仰赖以为基础的基本原则。氏族由具有相同名字的成员组成,用来命名氏族集团的物种被成为图腾,氏族的图腾也是每一个氏族成员的图腾。氏族图腾可以是动物、植物、宇宙天体、特定地理特征、神话思想人物等,有时候是一个完整的事物,有时候是事物的一个部分。在氏族图腾之外还存在胞族图腾。胞族是借助特殊的兄弟关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一个氏族群。胞族是一个已经解体的远古氏族,现实的氏族是这种解体的产物,胞族在发展过程中影响力逐渐减弱、处于衰退状态,氏族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后来居上。除了胞族和氏族之外还包括姻族,至于姻族有没有明确的图腾制度,现在还不清楚,因为我们布恩过将某种禁忌都当做图腾,图腾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还是一种标记、一种名副其实的徽章。图腾在原始人的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表现在外部事物,也表现在成员的身上,确立一种图腾外观,在他们看来唯有标记才是神圣的,它无论表现在何处都具有这种特性,换言之,不管是储灵珈、纳屯架还是旺宁架,他们身上的宗教性都是源于它作为一种图腾标记而非其本身。同时,不仅表现图腾的图案能够激发宗教情感,这些图案所反映的事物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样的属性,与图腾图案相对应的一些日常事物也因此有了一些禁忌,比如禁止采摘、触碰、食用和宰杀等。人与图腾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凡俗事物与神圣事物之间的关系,但一旦通过仪式成为氏族成员之后人就具有了神圣性,女人和未成年则始终被认为是一种凡俗事物。在研究原始宗教时不仅需要关注到图腾标记、外显的动植物、氏族成员,还需要关注图腾的宇宙体系,跳出氏族的范围,把部落看成一个整体。除氏族图腾外还有个体图腾和性别图腾。同氏族图腾是作为氏族的庇护者一样,个体图腾也是个体的庇护者。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如集体图腾被认为世代相传,个体图腾是主动获得。性别图腾则是兼具了集体图腾和个体图腾的特色,介于两者之间。

    关于原始宗教的起源问题,涂尔干首先批评了以往学说认为物神崇拜、超自然崇拜、地方性的图腾制度、个体性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起源的说法,因为他们都是先有假设其他宗教观念先于图腾制度再对图腾制度加以解释,这种解释方法本身就不科学,所以得出的结果也是有问题的。涂尔干认为宗教的根源必须回溯到宗教的原始形式即图腾制度中,图腾制度不是关于动物、人或者图像的宗教,而是关于一种匿名的和非人格的力的宗教,它见诸所有这些事物而不与其中任何一个混同。真正的图腾膜拜既不针对某个确定的动物或植物,甚至也不针对某个动物或植物的物种,而是针对遍布于这些事物中的混沌力量。因此,总结来说,宗教的起源就是图腾本原的观念,即非人格的力的观念。这种观念诞生于集体生活,集体的道德力量训练了集体情感与集体行动,使个体相信他所依赖的道德力量的存在,相信能够从中获得美好的一切,表现在标记、名字等外貌上即集体表象,每当我们把具有同质性额度事项用内在的纽带联系起来时,我们就强行认同了其中的相悖因素,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也是宗教力。

    在探讨了图腾信仰后,涂尔干还讨论原始宗教形式次级形态的灵魂观念、精神和灵。

    【第三卷:主要仪式态度】

    宗教仪式态度主要有消极膜拜、积极膜拜和神圣观念的模糊性。消极膜拜与积极膜拜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甚至可以说一系列的禁忌仪式是为个体从凡俗空间向神圣空间转变的进行的前期准备,消极膜拜是积极膜拜的前奏,积极膜拜是维护和补充神圣性的一种方式。

    消极膜拜指禁忌仪式,因为神圣性被认为具有传染性,所以消极膜拜的功能在于防止凡俗领域和神圣领域不恰当的混同,从而保证它们之间互不侵扰。消极膜拜中的"消极"并非现代意义中的消极态度,而是指为了区分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界限而举行的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常体现为禁忌的形式,它不需要规定某些特定的信仰行为,而只限于禁止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消极膜拜首先体现在接触禁忌上:凡俗事不能接触神圣事物;禁止食用神圣动植物尤其是图腾动植物;禁止神圣性人物食用凡俗食物;禁止凡俗人物用眼去看神圣事物;禁止凡人对圣物讲话;禁止凡人听到或说某些具有神圣性质的声音或词语;禁止与凡俗生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任何事物与宗教相混淆;举行重大宗教活动时禁止日常活动。这以上的禁忌活动都可以被归纳为宗教从时间和空间上统摄并支配者禁忌体系:宗教生活和凡俗生活不能同在一处,宗教生活与凡俗生活也不能同时存在。苦行主义是一种典型的消极膜拜形式,它是宗教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宗教都包含苦行主义,或者至少是苦行主义的萌芽,因为在所有的宗教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禁忌体系的存在。只有一个人通过了禁忌仪式,抛弃凡俗、克制自己、脱离自我,忍受痛苦,积极膜拜才成为可能。

    积极膜拜指用以维持崇拜者与宗教力之间积极的、双向的关系的规则和组织这样一套仪式仪轨。积极膜拜常常是一种周期性的仪式,包括共享食物和供养观念两大要素。双向关系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就是崇拜者对神进行供养,神作为反馈回应崇拜者的需求如祈求繁殖。在一系列的积极膜拜之前还会经常举行一些模仿仪式(根据传染规律和相似生成相似的原则模仿他们希望得到不断繁衍的动物的不同姿态和外貌)以使祈求效果得以增强。积极膜拜除了有崇拜者向神圣事物祈求繁衍等物质性原因外,还有表现仪式和纪念仪式一类非物质性原因。

    在积极仪式之外还存在一种禳解仪式。积极仪式是在满怀信心、欢乐以至狂热状态下举行的,而禳解仪式是一种悲伤的仪典,比如哀悼仪式、公众灾难仪式等。

    在这本书中涂尔干除了讨论了有关原始宗教的起源、形式等外还讨论了有关知识社会学(没太明白)的内容。从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思考是不是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思考消极膜拜、积极膜拜、禳解仪式之间的空间边界转换问题,但是由于还没有做其他的文献综述以及没有阅读空间社会学的书籍,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